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生活的藝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的藝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生活的藝術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9.11.25  天氣:  心情:
THE ART OF LIVING
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老師講內觀
佛陀教育基金會印贈

發行人:簡豐文
出版者: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
地址: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十五號十一樓
網址:http://www.budaedu.org
電話:(02)23951198
傳真:(02)23913415
贈送品,歡迎翻印,功德無量
本會網站,講經音檔、文字檔、內涵豐富,請多利用

THE ART OF LIVING. Copyright@1987 by William Ha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版權由VRI (Vipassana Research Institute)授權

若有意願學習內觀,台灣內觀中心的網址如下:www.udaya.dhamma.org

如有侵權,煩請告知


根除舊習性


在練習內觀時,我們僅僅是去觀察全身上下的各種感受.至於是什麼原因引起某種特殊的感受,並不重要;只要

了解到,每個感受都是一種內在變化的顯現,就已經足夠了.這種變化可能是源自於身體,或心理;身、心是相互依

存而運作的,通常很難加以區分.心理上所發生的任何事,很可能反應在身體上;反之亦然.


就身體的層面而言,如在第二章討論過的,身體是由許多次原子粒子--「極微」所組合而成的,它們分分秒秒

都以極快的速度生起又滅去.當快速生滅時,它們以無限多種的組合,呈現出物質的基本特性--軟硬的性質(地)、

黏著的性質(水)、冷熱的特質(火)、以及動的性質(風)--而在我們身上製造出各式各樣、所有可能呈現的感受.


次原子粒子的生起有四種可能的成因.第一個成因是我們所吃的食物;第二個成因是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然而

,心中生起的任何念頭,也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而引起次原子粒子的生起.因此,次原子粒子的生起,也可能是因為

當下心理上的習性反應;或是因為不個過去的習性反應,影響了現在的心理狀況.身體需要食物才能運作;然而,如

果一個人停止進食,身體也不會立刻垮掉.在必要的情況下,身體可以消耗儲存在組織裡的能量,而繼續支撐幾個

星期.當所有儲存的能量,都被消耗殆盡,最後身體才會垮掉而死亡:它所有的活動才宣告結束.


同樣的道理,心需要靠活動來維持意識的流動.這個心的活動,就是「習性反應」.根據「十二緣起」,心識的

生起,是緣於盲目的習性反應(行緣識);每一個心靈的習性反應,都是心識流動的動力.身體在一天當中,只是每隔

一段時間需要進食;而心卻時時刻刻都需要新的刺激.若是沒有刺激,心識之流片刻也無法繼續下去.例如.人在某

一刻生起瞋恨,在下一刻所生起的心識,就是此刻瞋恨的產物.如此一刻接一刻繼續下去.我們不斷重複此刻的瞋

恨反應,並且不斷給自己的心,提供新的食物.


然而,經由練習內觀,修行者學會不再起習性反應.在當下這一刻,他不再製造「習性反應」,因此他不再給自

己的心提供新的刺激.這麼一來,心識之流會發生什麼事呢?心識之流不會停止,相反地,為了讓心識之流繼續流動

,過去累積的某些習性反應,就會浮上心識的表層,舊有貪瞋的習性反應就會生起,心識因此又可以延續到下一時

刻.這種貪瞋習性反應,會在身體層面呈現,造成某一種特殊類型的次原子粒子的生起;這種次原子粒子會使我們體

驗到身體上的某種感受.例如一個過去的瞋恨習性生起了,它以次原子粒子的型態呈現,而使人體驗到身上有一種

不愉快的灼熱感.如果我們對這種灼熱感,生起厭惡的習性反應,就又製造了新的瞋恨.我們一旦開始給心識之流添

加新東西,就無法讓過去累積的盲目習性反應,就會消逝而去.在下一刻,另一個過去的習性反應,又再以某種感受

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樣地,如果我們不起盲目反應,它就會滅去.就像這樣,我們保持平等心,讓過去累積的舊習性

反應,升到心的表層;一個接一個的舊習性,會以各種感受呈現出來,藉由對這些感受保持覺知與平等心,我們得以

漸漸根除舊的習性反應.


只要瞋恨的習性仍然存在,每當面臨生活中不愉快的經驗時,潛意識的習氣就會生起瞋恨的反應;只要貪愛的

習性反應尚未根除,任何愉快的情境,都會再次產生貪愛.內觀的訓練可以漸漸改變這些習性反應.每次練習內觀

,我們都會一再經歷到愉快和不愉快的感受.以平等心觀察每一個感受,我們得以逐漸削弱並且除去貪愛、瞋恨的

習氣.在某一種習性反應被根除後,我們就再也沒有那一種痛苦了.而當所有的習性反應一個接一個地被根除之後

,心就完全解脫了.精通這個過程的聖者曾說過:


習性本是無常,


生滅為其本質.


若其生起,並被根除,


就會帶來真正的快樂.(註一)


每個習性反應生起又滅,在下一瞬間又再度生起,如此循環不已.如果我們能培養智慧,並且開始客觀地觀察

,這種循環就會停止,開始根除習性反應.只要我們不起盲目的反應,一層一層的舊習性反應就會生起,並被根除.能

夠除去多少舊的習性反應,就能享有多少的快樂,享受從痛苦中解脫的快樂.如果所有過去的習性反應都被消除殆

盡,我們就得以享受到全然解脫的無限快樂.


內觀可說是一種精神的斷食,由此清除過去的習性.我們一生當中每個片刻,都不停地在產生盲目的反應.現

在,藉著保持覺知以及平衡,我們開始在某些片刻,不再起盲目的反應、不再產生任何習性反應.無論這些片刻是如

何的短暫,都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因為它們帶動了反向運作過程,也就是淨化的過程.


想要啓動這個淨化的過程,必須真正做到「無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確確實實不再生起任何新的盲目反應

.無論所經歷到的感受,其起因為何,我們只是以平等心觀之.如同點亮一盞燈,就能驅除一室的黑暗,覺知與平等心

的產生,就自然能夠消除舊的習性反應.


佛陀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但在故事的結尾,佛陀下了一個結語:


即使他做了最大的布施,若他能以恭敬心歸依覺者(佛)、正法(法)、聖眾(僧),其功德將更加殊勝;即使他能

如此,若他以恭敬心持守五戒,其功德更加殊勝;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短如擠牛奶的時間裡,培養對一切眾生的

善念,其功德更加殊勝;即使他能如此,若他能在一彈指的時間裡,培養對無常的覺知,其功德更加殊勝.(註二)


也許,修行者只能在一小片刻中,覺知到身體上各種感受的實相;因為他了解瞬間生滅的本質,所以能夠不對它

們生起盲目的反應.即使如此短暫的片刻,也會有極大的效果.隨著耐心有恆、持續不斷的練習,保持平等心的短暫

片刻會逐漸增長,而盲目反應的片刻會慢慢滅短.漸漸地,不斷起反應的心靈慣性會被打破,舊的習性會被根除,直

到有一天,不再有任何過去的或現在的盲目反應,心也就由痛苦中解脫出來了.
標籤:
瀏覽次數:83    人氣指數:4463    累積鼓勵:21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生活的藝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的藝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