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嫻正在與客戶歡欣鼓舞的談成一筆大生意時,忽然接到家裡電話:住在南部家鄉高齡的父親因為心臟衰竭過世了。
急難時別雪上加霜 回家奔喪後的淑嫻,除了悲傷,提起喪禮時,還有一些氣惱:「我那些親戚啊,還不如不要來安慰人算了,說那些話好傷人!他們知道,我哥哥弟弟都是醫生。來弔喪時竟然有些人感嘆:真遺憾,你們也醫不好爸爸的病。還有人說:你們家都是醫生,怎麼沒早發現爸爸有問題?都是因為太忙了吧。這些話聽起來不像諷刺,就像幸災樂禍!」 這些鄉親必然無惡意,只是太「純樸」了,不懂說話的藝術。這些話無益於給喪家慰藉,還有雪上加霜的效果。人家已經在辦喪事了,他們還來刺兩刀。 生離死別都是重大情緒挫折,但懂得安慰人的不多。
不聞不問也非上策 有親人自殺、意外離世或自己離婚的人,特別容易受到言語傷害。很多人都來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以表示關心,卻沒有想到,當事人自己情緒尚未安穩,之前可能被問了一百遍,每對你陳述一次,多受一次傷。 安慰人的時候,並不是可以追根究柢滿足你好奇心或求知欲的時候。 很多人在面臨急難時都有這樣的經驗:來人不知是來安慰,還是來找麻煩的。 當然,也存在著某些人,為了怕說錯話,只好假裝對別人的災難不聞不問。但事過境遷後,朋友會認為你到危難時就不見了,算什麼朋友呢。 最好的方法,在我看來只有兩種,一是:無言的、感同身受的陪伴;二是,勤發簡訊,問他是否需要幫忙,或者言明自己可以如何效犬馬之勞。千萬別在安慰人時還不知不覺的捅人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