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電視裡面看到"助盲行走五字訣"的廣告,
真的很難得看到這樣有意義的廣告
所以趁著印象還算深刻的時候,寫下這篇日記
(其實政府的置入性行銷是應該多做這樣的功能才是)
助盲行走五字訣:望、問、拍、引、報。
白手杖是國際通行的盲人出行的輔助工具
望:在路上望見盲人朋友持白手杖行走時,請禮讓他,不要擋住他,更不要撞到他。
問:看到盲人朋友在路上孤立無助時,請主動趨前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或服務。
拍:輕拍盲人朋友的手背,讓他知道你的手的位置,以便讓他能牽住您右手肘彎處。
引:讓盲人朋友在您右後方半步的位置,徐徐帶引他前進(千萬不要拉他的手杖、或推他前進)。
報:前進中,如遇路況改變(如過馬路、上樓梯、遇水溝)時,請稍駐足,並輕聲告知盲人朋友。
雖然很多地方都積極在作無障礙空間的推廣,不過也很多都是在敷衍的
像是陡到離譜的斜坡,對盲人朋友來說,反而比樓梯更危險吧><
關懷身邊的人,從自己做起
(不過要注意對方的感受,不要認為自己的協助是必要的,互相尊重更甚於付出)
------------------------
曾在介紹管理學的一本書中讀到這樣的故事:
有一天,動物園的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
於是開會討論後,一致認為是籠子過低。
所以他們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第二天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
管理員們好緊張,決定一次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有一天,長頸鹿和這幾隻袋鼠們在閒聊,
「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有時候我們處理事情往往就會像管理員這樣,直覺得認為什麼是應該就是怎麼樣
但是當錯誤持續發生的時候,依然不斷依照之前的處理模式
而忽略從根本的問題
另一個故事:
戰國時代,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但哪一位最好?」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又問:「那為什麼你卻是其中最出名的呢?」
扁鵲說:
「長兄治病於病情發作前。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
「中兄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名氣只及鄉里。」
「而我治病是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以為我的
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雖然裡面可能很大部分是扁鵲的謙虛之詞,但是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又不如事前控制,
卻是不得不讓人省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