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70112
 頎翗鵅(觀看自介)^_^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沒有蛀牙的小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殘臂斷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文素養的培養 ◎嚴長壽
作者: 頎翗鵅(觀看自介)^_^ 日期: 2009.07.11  天氣:  心情:

人文素養的培養 ◎嚴長壽





一個細緻的社會,一定是從人文素養開始。
曾經有一所小學教導學生如何去欣賞人生裡藝術中的沉靜與美好,如果學生懂得感恩,
懂得回報這個社會,他們會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那就會是他們一輩子最重要的資產。

台灣社會是一個過動的社會,任何事情發生馬上引起騷動。但人一盲目追逐就沒有時間去思考,
更不可能將自己浮躁的心沉澱下來,而要培養優雅的氣質,首先就必須學會「安靜」。
有一次我在廣播中聽到一位主持人訪問某溝通專家,專家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做「73855」,
什麼是73855呢?他說根據研究,我們在第一次認識一個人的時候,聽他說話的內容佔了百分之七,
他的外表、服裝佔了百分之三十八,氣質佔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說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氣質、
第二是你穿了什麼、第三才是你說了什麼。這理論雖然不見得完全正確,但的確也點出當我們站在別人面前,
第一個散發出來的就是氣質,而氣質來自於內在的涵養。
我們英文不好,有英文補習班;電腦不會,有電腦研習營;但是如果意識到氣質不夠優雅,很多人就傻了眼,
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才好。
就從學習安靜開始
其實,培養優雅的氣質首先必須學會「安靜」。
我常覺得:台灣社會是一個「過動」的社會,任何事情發生馬上引起騷動,好像每一個人都深怕自己漏掉了什麼,
因此我們看新聞需要掌握每一分鐘的動態,一個小小的緋聞,你希望有SNG現場的連線報導,
看完一堆call in節目的深度討論,接著又看各雜誌的挖掘內幕,就是怕自己有哪一個環節不知道,
害怕自己與這個社會的話題脫節。因為充滿了資訊恐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逐「即時」的訊息,
人一盲目追逐就沒有時間去思考,更不可能將自己浮躁的心沉澱下來。
《大學》中有一段話應該可以算是最精闢的見解: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得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其次,現代人都太重視每一件事情「立即性」的效果,希望可以「七天學好英文」、「半年讓你成為千萬富翁」,
什麼事情都要越快越好,但是我們都忽略了,其實人生有很多事情是不需要有「結果」的。
我們培養對藝術的欣賞、對美的事物的喜愛,你怎麼可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看到「結果」?
朱光潛先生有一句話讓我非常認同,他說:「美感的世界是一個純粹意象的世界,
欣賞藝術是從有實用的世界走向一個理想的世界,也就是沒有利害關係的世界。」
沒有錯,當每一件事情都有利害的時候,你怎麼能有平靜的心靈去欣賞它?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應該有一些事情,是超越利害關係的、是不求回報的,
這樣我們才能從另外一個領域去發現我們自己,找到可以讓自己安靜的境域。
這是修養的第一步。
但我們要如何讓自己免於庸俗呢?我一再提到對「藝術」的喜好,
也許很多年輕朋友們一聽到「藝術」這兩個字就嚇到了,覺得真是高不可攀、而且太過遙遠。
讓藝術約束內在的躁動
我就舉我自己的例子吧。 我對藝術的喜好是從音樂開始的,大概十四、五歲時,
有一回看了一部黑白電影,大概是叫「艷曲凡心」,電影演的是音樂家舒曼的故事。
舒曼的太太叫做克拉拉。克拉拉是一個非常有名的音樂家,在音樂的造詣上甚至比舒曼還高,
但面對著愛情,她卻毅然的放棄了自己職業演奏家的工作,反而全力幫助舒曼成就他的事業,
即使後來舒曼患了精神分裂症,克拉拉還是小心翼翼的守護著他。
他們的好朋友、優秀的音樂家布拉姆斯就在這樣微妙的情況下,愛上了好友的妻子克拉拉,
但克拉拉始終沒有接受,她不願離棄舒曼,而且終其一生到世界各地演奏,就為了推廣舒曼的音樂。
我已經記不得那時究竟是青春少年對愛情的幻想,或真正是音樂感動了我,總之從那時開始,
我瘋狂的愛上了舒曼的「夢幻曲」,從夢幻曲又愛上了小提琴、然後是古典音樂、
然後又接觸了貝多芬、巴哈酘酘一路延伸下去。
初中的時候我是鼓隊的隊長,高中以後又擔任了樂隊的指揮,到十七歲那一年,我終於有機會去學小提琴,
看著音符從我指尖流過,那種美夢成真的愉悅,不是任何一件事情可以替代。我非常用心的練習,
別人一年的功課,我只花半年便修習完成,但畢竟起步太晚,我再怎麼拚命,讀譜的能力還是不如人。
於是我又將全副精力放在當指揮的這件事上,那時不僅在學校大出風頭,基隆地區的學生比賽裡我也頻頻得獎,
與音樂一步一步靠近,每每站在指揮台上,我雙手一張,總覺得自己的未來就寄託在一根指揮棒上!
那時年輕,不懂得如何去約束內在的躁動,只知道當我聽到優美的音樂,心情就慢慢沉澱下來,
跟隨著音符的起伏,有時開闊如峻嶺,有時澎湃如海洋,有時又潺潺如溪流,有時琤琤,有時琮琮,
就這樣進入到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讓身心完全的沉靜、放鬆下來。
一直到有一回號稱是「女暴君」的華裔國際指揮家郭美貞到台灣來,我懷著朝聖的心情,
想盡辦法跑去看她的排演,就在台下一個黑暗的角落,我看著這位知名的指揮家在台上揮動著雙手,
那一刻心情無比複雜,又是感動,又是失落!感動的是我終於看到了真正的指揮家該有的風采,
失落的是我想著自己那些簡陋而基礎的指揮,簡直就像是在空中畫符,隨著音樂在舞蹈而已,
與現實的「專業」差距甚遠。我羞愧得無地自容,也明白了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那樣一個傑出的專業指揮家!
當然我心裡很難過,但我想:雖然專業指揮家的夢想破滅,可是我卻可以做一個很好的音樂欣賞者。
音樂,我還是不會放棄。
後來我到花蓮海防部隊服兵役,儘管軍中生活暴戾、無聊,但是只要一有閒暇,我就帶著廉價的手提音響,
跑到海邊用音樂來洗滌我心靈中的苦悶,每每聽到悠揚的樂章,我就忍不住想要對軍中的同袍大喊:
大家不要再發呆、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聽聽這音樂吧,我們怎麼可以輕易放棄這上天賜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於是許多軍中袍澤從看熱鬧的心理、到一知半解,最後被我影響也愛上了音樂。只要一有操練的空暇,
大家就會聚集起來聽我介紹音樂、說說音樂家的小故事呢。
就這樣,音樂伴隨了我一輩子,我並不是行家,也不再要求自己強記每一個曲目的名稱與樂譜,
但每每在內心最浮動的時候,音樂永遠成了我最好的伴侶。
從精神教育扎根
我常想:在現今台灣的社會裡,要讓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如果這個滿足的要求來自於「物質」,
那麼在今天的經濟狀況下,真的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從小就培養「精神」層面的需求,
讓每一個孩子從小就懂得音樂、懂得繪畫,或是喜歡看書,讓一個計程車司機下班後願意回家聆聽欣賞一張音樂CD、
讓一個泥水工在假日之時用彩筆畫出他的生活環境,如果可以從這方面著手,不論職業高低、不論薪資多寡,
用最少的金錢,就可以讓大家都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上得到滿足。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領導階層、社會教育各界必須要有這樣的體認,願意以身作則、願意站在高處呼籲,
撇開一些利害關係,回到一個安靜的精神層次;儘管看不到立即的價值,但是在無形中,每一個人都獲得了無價的資產。
台東縣卑南鄉的利嘉部落有一所美麗的國小,只有六個班級、一百個學生,這所日據時代即已成立的國小,
老樹成林、綠草如茵,甚至連階梯都是以石板堆砌而成。它優美的風光,吸引了很多的觀光人潮。
但讓我感動的是:利嘉國小校長張中元說,利嘉國小的學童都是卑南族原住民,
所以校方不希望給同學過多沈重的課業壓力,而朝「生活教育」與「情感教育」發展,每個小朋友都可以發揮專長,
在校園中舞蹈、歌唱,留下美麗的童年回憶。每天中午休息時間,學校會播放古典音樂讓同學們欣賞。
張校長不但首開先例,派學校老師到國家音樂廳欣賞音樂,而每年年底,梅花綻開,
一場露天音樂會就在梅樹下舉行,這場「梅花音樂季」的情境教育吸引的不只是小朋友們,還有利嘉社區的民眾,
以及聞訊而來的遊客。此外,利嘉國小的廁所裡也變成孩子們發揮想像力畫畫的空間,讓廁所就像美術館般的美麗。
任職教育界二十七年,且始終在原住民學校服務的張校長說,他希望他的學生們在學校期間能學到兩樣事情:
一是懂得凡事感恩,二是懂得提昇自己的人文藝術素養。
這些教育都不是有形的,不會出現在聯考成績單上。這些原住民的孩子們將來或許會成為社會的棟樑,
或許只是在基層默默服務的百姓,我們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有一點是清楚明白的:
就是將來這群孩子們會永遠記得,曾經有一所小學校教導他們如何去欣賞人生裡藝術中的沉靜與美好,
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報這個社會,他們會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價值,那將會是他們一輩子最重要的資產。
教育,除了教導知識,不就是要教導孩子們感恩與人文嗎?難道還有其他更偉大的目的嗎?
一個細緻的社會,一定是從人文素養開始。如果我們愛這片土地、對我們的社會有所期待,
我們要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我們要給我們的孩子什麼樣的環境?我們該期許,台灣不只是經濟起飛,人文更要起飛。
標籤:
瀏覽次數:391    人氣指數:33351    累積鼓勵:164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沒有蛀牙的小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殘臂斷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