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15623
 詩逸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杏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修行始 終 離 不 開 人性
作者: 詩逸 日期: 2010.12.23  天氣:  心情:

 ~ 修 行 始 終 離 不 開 人 性 ~

 


有家手機廠商打的廣告詞如是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真是有道理。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


不管產品如何新穎精緻、功能如何強大,


還是需要符合人類生活實際的需求,否則就成了科技的累贅。


 


修行也是離不開人性的,


許多朋友接觸宗教之後,突然變得嚴肅起來,


與朋友聊天的話題也變了,


三言兩語就要刻意扯入宗教名詞已彰顯自己與眾不同,


好比說,稱呼朋友「這位先生」改稱做「這位菩薩」、「師兄」,


聽起來真令人毛骨悚然,


或者動不動把「貪、嗔、痴」掛在嘴邊,讓人無法應對;


甚或有些人明明一副利益薰心之貌,卻要不斷勸人吃素行善:


碰到這些高尚人士也只能微笑應付,比應付生意人更來的虛偽。


 


宗教修行畢竟是需要長時間的薰陶,


而不是一時興起、置入廣告式的語言,


讓週遭的朋友感覺格格不入。


 


常常有朋友來訪聊天時討論到宗教議題,


我的看法是,'


現階段我個人修行的目標是「養生、健康、延長壽命」


至於什麼開悟成佛、追求無上正等正覺之類的偉大志願,


就暫時不提了。


 


這樣一說往往遭到諸多修行朋友嗤之以鼻,


我深知會嘲笑我的朋友並未真正體會過身體長期羸弱之苦,


當然更不曾有被生命威脅過的經驗,


如果閣下被醫生告知罹患絕症剩下一年壽命,


看您要發揮意志力找尋方法存活下去,


還是繼續灑脫的去修行成佛?


然而一般人所說的「成佛」,大概也往生了。


 


所以我想談談自己的修行方式與想法,


如何在佛、道兩教教義中愉悅的兼容並修,


因為這個心法長期下來讓我感到身心開朗。


 


如何去修行呢?


先要從設定目標做起,


我希望自己能夠先活到120歲,而且保持健康年輕的狀態。


這是道家修行初步要達成的最低門檻,


也就是我目前修行首要達成的目標。


 


有人就來抬槓問說:「難道您老兄不求智慧嗎?」


問這種話的人就是中了佛教癌症,落入嚴重的所知障與文字障,


真是蠢到極點不自知。


 


能活到上百歲,光是人生悲喜交歡的經驗、閱歷就很足夠啦,


足以讓人驀然回首百感交集,還要強求什麼莫名其妙的智慧?


一個人若真能夠愉快自在、有錢有閑的長命百歲,


沒有一丁點智慧來經營自己,辦得到嗎?


 


道家一再強調「神仙可得,不死可學」的觀念。


神仙動輒可以活上百千歲,肉身可以長生不老。


這對一般人而言是不可能的任務,也是奢侈的想法。


然而透過道法修行,讓自己能夠活過120歲,且年輕健壯,


對於走道家修仙路線的人而言,這是修行上殊妙的因緣,


若能值遇仙法,更是卑微且可望達成的願望。


 


 


 


財、侶、法、


 


佛教動不動講空,許多大法師也勸信徒要空相、要苦空無我


空來空去,信徒的荷包倒是空了不少,心靈反而越來越空虛。


 


道家強調「財、侶、法、地」卻是很實際的理論。


「財」就是指金錢,


如果要專心修行,金錢是不可少的,


甚至要很充裕。


 


不同於佛教的遮遮掩掩,


道家講明的就是希望人們在修行的過程中,


要思索如何讓自己經營的事業賺錢,


用以準備未來的修行資糧。


 


「侶」就是修行上的伴侶,稱做「道伴」。


傳統佛教要求禁慾,甚至強調要修行就要出家,


採取壓抑性的修行方式,千百年來錯誤的觀念相續,


所以搞到後來適得其反,密宗雙修派大行其道,


開悟成佛的根本沒有,


自稱活佛、亂搞男女關係的道場比比皆是。


 


道家強調養生,所以要陰陽協調,


所謂「獨陰不生、孤陽不長」。


道家的兩性關係是公開訴求的,也是健康明朗的,


這其中,甚至強調所謂「房中術」的修行,


其實性行為是很低的成分,


絕大部分是講究陰陽間的氣息交感。


 


「法」就是修行的法門,


視各人的機緣遇到什麼樣的師父、傳承什麼樣的法門,


會決定自己未來修行的成就。


 


「地」就是修行的場所,


如果修行之處是個好地理,所謂「洞天福地」,


就能得到自然界地氣的庇蔭,


會產生腦清目明、神清氣爽的感受,


修行上也很快有所領悟。


 


道家的修行是人性化的,道家不強調要苦修,但要實修。


 


道家講究「怡情悅性」,在放鬆的心態下自然的修行,


如此循序漸進,必然會有成果。


 


這是因為修行如果重視養生,身體就必然會健康,


 


有健康的身體為前提,加上健康的心理狀態,


再得到法門傳承,修行才會有所成就。


 


必要的條件會促成必然的結果,


這也是佛家因果論的具體實踐。


 


所以我常見到號稱學佛修行數十年的老先生老太太、甚至出家老


法師,卻看起來一副病厭厭的樣子,這樣修行如果會開悟,


佛祖也甘拜下風。


 


                                      節錄自「太淵居士山居閑談集」

標籤:
瀏覽次數:98    人氣指數:2498    累積鼓勵:1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杏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