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血型是根據人類紅細胞表面有無抗原A、B和H來區分的,可分為A、B、AB和O四型,組成ABO血型繫統。A型紅細胞上有A抗原,B型者有B抗原,AB型者有A和B兩種抗原,而O型者兩種抗原均無但有H抗原。同時,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B抗體,B型者含抗A抗體,AB型者既無抗A抗體,又無抗B抗體,而O型者既有抗A,又有抗B抗體。人類的ABO血型繫統是由A、B和O三個等位基因控制的,其中A和B是顯性基因,也就是說,若這兩種基因之一與O基因(一般又稱為隱性基因)共同表達人的血型時,隻會是A型或B型血,而不會表達為O型血。因而A型血的人可有兩種基因型(A/A或A/O),B型血的也可有兩種(B/B或B/O),而AB型和O型血的人都隻有惟一的基因型(A/B和O/O)。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出生血型就固定了,而且終生不變。因此,父親是B型而母親是O型血的話,其所生的孩子隻可能會是B型血或O型血,而絕對不可能是A型血。 這是一條基本規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確是如此.因而在醫學上廣泛用於親權鑒定和個人識別。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血型卻可以改變,醫學文獻中,這類血型變異已有報道。早在二十世紀50年代,英國的一位醫生就報道了白血病患者的血型變異:一個血型為“O”型的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在患病期間血型變成了“B”型。此後,美國、蘇聯、日本等國家的學者先後報告了另一些疾病,如貧血、紅白血病、腫瘤(如結腸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的患者,其血型發生變異的實例。最近在日本發生也了幾例父母分別為O型和B型,生出的嬰兒卻為A型的情況,這種情況與以往的血型遺傳規律不相符。可見孩子血型不對並不能百分百判斷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 科學家經過對這些出現特殊情況的ABO基因詳細分析,證明這是一種遺傳過程中產生的變異現像。在生殖細胞成熟的過程中,即精子或卵子形成過程中,生殖細胞內發生減數分裂。此時細胞核內的染色體需要進行交換重組。正常情況下,這類交換重組不會影響原來基因序列的組成,即不會形成新的基因。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卻可能在某兩個基因之間發生交換重組,使原來的基因發生變異(有的會導致原來基因功能喪失),或產生新的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血型物質隻是基因的產物,人類遺傳的過程隻是通過生殖細胞將父代的遺傳信息傳遞給子代,生殖細胞所攜帶的DNA(或可稱為基因),就是這些遺傳信息的具體載體。但是,從這些基因到產生血型物質一類的基因產物,還需要經過許多環節。這些環節中任何一處受到干擾都可出現障礙,其最終結果是基因產物的改變。 另外還有其他非遺傳的情況下,血型是可以改變的: 1、嬰幼兒期的紅細胞尚未成熟,血型抗原未發育完全,可以使血型檢驗出現差異。 2、有的老年人及惡性腫瘤病人,因紅細胞的抗原性減弱,可以使血型檢驗出現差異。 3、某些患腸梗阻或消化道腫瘤的病人病程中可以發生血型交叉。 4、短期內輸入大量右旋糖酐等膠體溶液,能吸附紅細胞表面的抗原,可使原有的抗原性發生改變,從而引起血型的改變。 有趣的是,以上血型的改變,當病情好轉或者引起抗原性改變的原因消失後,還會變回原來的血型。 但如在白血病、惡性腫瘤患者需進行骨髓移植、外周血幹細胞移植、臍血幹細胞移植,在移植前要用超大劑量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使患者體內造血細胞遭受毀滅性打擊,然後才植入供者的造血細胞,這樣患者的整個造血系統就變成供者的造血系統。如果供者和患者的ABO血型不同,在移植成功後,則發生永久性的血型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