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92583
 閒雲鶴-智慧學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破繭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管道的故事--四
作者: 閒雲鶴-智慧學習 日期: 2010.04.26  天氣:  心情:
第二課
我們生活在提桶的世界裡

“柏波羅,我們有一份很美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一分錢一桶,一天就是一塊錢!我是富人了!一個星期後,我就可以買雙新鞋。一個月後,我就可以買一頭母牛。六個朋後,我可以蓋一間新房子。我們有全鎮最好的工作,每年兩周的有薪假期。我們這輩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棄你的管道幻想吧!”   ───摘自《管道的故事》

一個醫生開車帶他四歲的女兒去日托幼稚園。他的聽診器放在座位上。於是他女兒拿起來玩。
“我女兒想繼承我的事業。”醫生想,“這簡直是我一生中最驕傲的時刻。”
孩子將聽診器掛在頸上,然後把聽診器拿在前面,像拿麥克風一樣。
“歡迎你光臨麥當勞。你需要幫忙嗎?”
這個調皮的故事描述了我們被提桶的工作吸引過去的原因。
這叫做“猴子看,猴子做”。這個小女孩經常去麥當勞,她誤認為聽診器就是麥克風,於是模訪了服務生對客人所說的話。
像小女孩一樣,大部分人誤將提桶當成建造管道。我們發現99%的人提桶,於是我們自然以為提桶是得我們生活中想要的東西的唯一方法。
所以布魯諾好不容易才明白管道的威力───柏波羅是布魯諾所認識的第一個管道建造者。布魯諾拒絕管道的原因是因為它們與眾不同。對布魯諾來說,管道還未經證實。對布魯諾來說,管道是偏激而冒險的。
大部分人的想法和布魯諾是一樣的。我們成長時被提桶者包圍。於是我們認為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這讓我想起最近看到的汽車防撞板上常常貼著的標語:“10萬雙旅鼠不會錯。”
人們對提桶者的看法是一樣的───1億個提桶者不會錯。實際上,他們是錯了。
接受提桶的概念
讓我們正視事實───世界上的提桶者比管道建造者的數目多得多。
為什麼?
因為提桶者是我們父母跟隨的、也是他們教導我們跟隨的模式。提桶的模式告訴我們,在這個提桶的世界裡,以下這些是我們向前走所要做的:
去學校,學習如何提桶。非常努力地工作,爭取提最大水桶的權力。從水桶公司A跳槽去水桶公司B,以便可以提更大的桶。從提金屬桶轉換提塑膠桶、再轉為提數碼桶。夢想著有一天你可以退休,不再提桶。在那日之前你也在提桶,提桶。。。。。。
所有提桶者的努力能獲得什麼回報呢?
少得可憐!
根據美國Parade雜誌每年“人們賺多少錢”的調查,美國普通勞動者平均收入為28500美元,減去約20%的所得稅,賴以生存的只有22500美元。

提桶者的平均收入

事實是,22500美元可支配收入實在不足以支付四口之家所需的基本費用。這意味著大部分人都渴望有更多的錢!
提桶者的遊行
當提桶者需要更多錢時,他們做什麼呢?
因為提桶者有的是提桶的思惟模式,他們想出的解決模式就是提水桶。如果你想要更多的錢,就提更多的桶!
“我找一份晚上和周未的兼差工作。”提桶的爸爸說。
“我可以再做在孩子出生前的提桶工作。”提桶的媽媽說。
“孩子們在放學後及暑假也可以做提桶工作。”提桶的父母一起說。
那就是他們所做的。結果如何?
今天,北美打工一族的工作時間是全世界最長的,甚至比工作狂的日本人更甚。提更多的桶,可賺更多錢的公式行得通嗎?
不!
以下是殘酷鐵一般的事實:
消費者負債創歷史最高的紀錄。美國家庭的負債是17年前的四倍。美國普通家庭1美元可支配收入所對應的負債為0.95美元。
婦女工作以支援家庭開支的比例在過去的20年上升了一倍多。從1980年的19%到今天的46%。
越來越多的人用他們唯一而又最有價值的固定資產───房屋───做第二次、第三次的債款抵押以支付賬單;
私人破產個案年年上升,至2000年達140萬宗───即使經濟很繁榮。
喂。。。。。。!那裡出了錯呢?
提更大的桶是一種誤區
提桶者以為提越大的桶收入會越多,所以提桶者告訴自己,如果能找到一份提更大桶的工作,那麼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提桶者永遠都在猜想其他提桶者收入是多少。美國勞工統計局對數百個行業的時薪作了調查。看看你的薪水與其他行業相比如何?




假設大部分工作的人按每周40個小時而得到報酬(即使他們每周工作或許至少50小時。。。或更多!),每年有二周的有薪假期,這裡是以上五個行業的年收入狀況:
現在如果你是一名廚師。。。或零售店售貨員。。。或郵務員,也許你看著律師或醫生的年收入時會想:“嘩!如果我每年賺這麼多的錢,我就得到財務自由了!再也不用為支付賬單而愁得夜不能寐了!”
標籤:
瀏覽次數:103    人氣指數:1863    累積鼓勵:8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生受用不盡的經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破繭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