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824669
 你是我永遠的愛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還是舊鞋好-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專情指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IVIP閱讀精英會
作者: 你是我永遠的愛人 日期: 2007.04.24  天氣:  心情:
「Podcast」就是透過蘋果的iPod等隨身聽的聲音小檔案,通常長度在5~15分鐘,中文譯為「播客」。美國的「播客熱」程度可比擬部落格熱或Web 2.0熱,譬如PodTech.net就吸引了Robert Scoble等網路名人進駐,另外PodShow也已陸續取得高達2300萬美元的創投資金;相關podcast網站還有Odeo,Podcast Alley、Yahoo! Podcast、Podcast.Net、Podnova、PodFeeder。此外,全球各地也皆有迴響,在中國大陸有Podlook、東南亞有Podbazaar、法國有Podemus、德國有Podster、荷蘭有Podfeed……這些網站有的自有頻道,有的開放上載、列名、搜尋、線上自製,期待的都是同一個商機:某日,聲音能和文字與影片一樣挑戰廣播電台(或挑戰XM與Sirius等衛星數位廣播電台),我們互相分享聲音、聆聽聲音、訂閱聲音、愛上聲音,就如同我們現在覺得觀賞RocketBoom比看CNN還精彩,閱讀Engadget比看CNET還過癮,不過,以目前的情況看來,全世界各地離「全民podcast」尚還有一段辛苦的路要走。

那,在台灣呢?如nChild所言,「Podcast連在美國都尚未成為應用主流了,更何況是台灣。」目前看來,中時電子報、News98、ICRT為企業所製作,天空部落做過一些平民播客的宣傳,從Podnova裡也查到有幾位旅居台灣的老外播客在這裡、這裡、這裡、這裡。大多都是一年內才推出,有些一開始喊很大聲說「我要做播客」但中間卻無以為繼的如Tsai’s Podcast,而台灣出名的「播客台灣網站」也「暫時關閉」要大家期待更新的網站成立。看起來台灣的播客,比海外更顯得有一搭沒一搭的?

上周,我卻意外認識了一位很特別的播客。這位年輕人因為很喜歡讀書,想籌辦一個讀書會,於是從2005年四月開始,每個星期都會選一本書,約訪該書作者,並將訪談錄成一段MP3。他怕聽眾一次聽不完,遂刻意將近一小時的訪談分為三段,讓人分次下載,每段15分鐘。這個動作,近兩年來每周進行,幾乎沒有中斷;他也很專業的在做這件事,不用電話訪問、也不只用錄音筆;他是帶著一台裝有專業錄音軟體的筆記電腦,伸出兩隻「小蜜蜂」(夾在領口的小麥克風),他一隻,受訪者一隻。

在某位總編輯的介紹下,我認識了這位「播客」,有趣的是,我聽了他的開場白講得落落長,從頭到尾卻都沒有提到「podcast」或「播客」這個字,讓我忍不住打斷他:

「這……這是Podcast是吧?」

半秒鐘的時間,他稍稍遲疑了一下,顯然對這個字眼很熟,但在此刻聽到卻有點吃驚,因為他從來沒有把他已做了兩年覺得理所當然的「每周錄音」這件事,和這個如雷貫耳的偉大字眼「Podcast」聯想起來。

他是誰?原來,這位全台灣最低調的「播客」,並非互聯網的門外漢,他是網路知名公司iVip網際商務聯盟的三位創辦人之一,英文名為Charles,看起來是非常的有自信且陽光的年輕人。這些podcast,目前全都放在iVip網域名下的「閱讀菁英會」網站中,但強調是他個人的興趣,與iVip無關。而且雖然這個「閱讀精英會」是希望成立更正式的讀書會,但到今天為止主要仍是「他讀,別人聽」,在這個網站也都沒有發現任何「播客」或「podcast」的字眼,所以尋遍台灣找「播客」也絕不會找到他這邊來,但是他卻可能已經默默成為"全台灣最資深的專業播客",目前已錄了95支podcast,若要把他所有的檔案從頭到尾不間斷的聽完,得花上3天的時間!目前號稱一個月有四十萬人次下載。

為了做這些書評,目前他一周都要消化三、四本書,從中挑出一本,進一步約訪還得經過幾星期的等待期,通常想訪問作者都得透過出版社,他已經習慣被出版社不懷好意的質問:「Who are you? 你是誰?」不過,也藉由四處和出版社接恰,兩年來認識了不少出版界的元老,比如他已和蔣勳訪談過一次,若要再次訪問蔣勳的另一本書就容易多了。奇怪的是,「導讀」可以用文字啊,為何要用錄音?他的回答很簡潔,"就是因為「懶」",不只是懶得寫字,也懶得花太多時間處理訪問內容;錄音很快,一次一個小時,訪問結束的同時也錄完了;podcast不容易來回修改,聽眾可以理解,因此也不必來回修改。

Charles於輔大心理研究所畢業,專修理論心理學。心理學本就注重深度閱讀,他認為,閱讀這件事在台灣已被扭曲成一種「標榜」,是身份地位、是氣氛的營造,這點至是可惜,因為如此,他將《達文西密碼》這種書留給主流媒體去採訪,自己只訪一些像是《一座島嶼的可能性》的較冷門的。他也覺得,許多廣播主持人看起來在作書訪,其實根本沒把書看完,受訪者也不知所云(因為書可能不是他自己寫的)。那,有人請他去做廣播導讀主持人,他要嗎?他說當然好,不過這並非支撐他作了兩年播客的原因,他把自己的動作看成是推廣有聲作品,而且認為有聲書「不必取代閱讀,而是引導閱讀」,他要透過聲音來推廣閱讀。

最近他打算另開設一個新的「活水網」,目前正非常虛心的四處問人。目前所想到商業模式是將人們自我貢獻的podcast做成獨立出版,辦培訓、講座,這做法是延續他在iVip所負責業務的味道,我不知道適不適用於podcast這塊,但至少或許可透過iVip網路來賣。

至於iVip本身,由於不是本文重點,在此僅僅大略帶過,有興趣者請閱讀官方網站的說明。目前iVip共有十位員工,其中三位創辦人的分工為,執行長負責財務與管理,行銷總監負責和廠商端接恰,他則負責行銷商的教育訓練。iVip開站三年後,於去年達到損益兩平,目前共有2000多名經銷商(在網路上貼廣告的),前三名經銷商一個月已可領到七~八萬台幣的水準,綜效已經彰顯,比如和台灣第二大女性購物商誠Shoppoing99合作,一個月可帶給她們8000多張訂單,以每筆平均800元來估,一年帶給她們近億元的購買額。iVip與廠商拆帳的方式不一,像之前的ezPeer會員推薦可拆50~60%,而3C商品與書本能拆到5%都要偷笑;拆到的錢,其中70%分給經銷商。這位播客表示,從iVip真的學到了很多。

驚見這位不知道自己是播客的資深播客,我有一個小小感想。網站的內容的重要性,不下於網站的架構。開網站和開餐館不同,開餐館理應可以(也建議最好)老闆兼廚師,把店開起來,順便負責炒出每日的菜色。但網站創業家想到點子、把架構做出之後,需要的是其他專門會寫作、會照相、會畫畫、會錄影的人來長期作內容供應,雖然Web 2.0似乎可以從眾人取得生生不息的內容,但仍須真正的「內容高手」來把它帶起來。美國一堆公司拚命把名字取作「Pod某某」、「某某pod」,動不動就在自己頭上掛「播客」頭銜,到了最後,真正最厲害的「播客」卻最不懂自我宣傳,也讓搜尋引擎怎麼也搜不到。下次若有類似智邦生活館要聘「網摘師」或Yahoo!奇摩要聘「摩人」,說不定某個角落有人從十年前就開始天天讀報摘網站、天天針對某主題一篇精彩圖文大作留作自我收藏。這些深藏不露的「內容大師」可能會是新網站的最佳幫手。

另,我早就覺得「聲音」的需求絕不只如此,只要捷運上仍有三分之一的年輕人耳裡塞著耳機,只要立法規定不能一邊開車一邊看電視,只要人類繼續只有兩隻手可以做事,只要Apple繼手機之後繼續將我們身邊萬物「i 化」,"就意味著,podcast還有更大的潛力尚未發揮"。或許這位播客從沒想過將自己這番事業和美國炒著如火如荼的「播客」連在一起,不過,現在他不把自己喊作「播客」都不行了,因為他是全台灣唯一有過二年以上經驗、每周錄音的專業播客,等到podcast再紅起來時,他會被推到山頭的頂端,最好準備接受這個遲來的肯定、應得的禮物。
本篇文章擷取自`Mr.6網路大論談` http://mr6.cc/?p=668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2309    累積鼓勵:11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還是舊鞋好-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專情指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