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陀教育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8.04.01  天氣:  心情:
第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句話好比童蒙養正,在佛法修學上,您將來要想成就慧業,這是很重要的

修學條件,受持三歸,就是覺、正、淨三寶!三寶從慈心生出,慈心生覺、正、淨.覺就是佛,正是法、淨是僧,這是三自

歸,如前所說,第一是覺而不迷,第二是正而不邪,第三是正而不染,這是佛法修學的總網領,法門雖多,法是方法,門是門

徑,修學的就是覺、正、淨.它是在自己心裡面的,故佛法是內明,是內學,要從自己心地上去做功夫,如果從心外去修,那

就是外道,佛法指的外道,不是指佛教以外的宗教,而是指心外求法者.因為佛法著重於內心的修養,內心的覺悟,故佛法

是自性三寶.皈依是三自歸,皈依自性三寶,將內心的覺、正、淨,表現在日常生活,與處世待人接物上,就是行為上的三

寶.例如六根接觸六塵,的確做到不迷惑,沒有邪思,是自性正沒有染污,就是自性清淨,變成了行為上的三寶了.這就叫做

三自皈.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的依與皈依處.除了自性三寶之外,佛法還有住持三寶,住持雖然是外面的形像,但是若沒

有這個形像,佛法就不能夠存在與建立,不能利益廣大的眾生.因此住持三很重要,它就是形式上的佛教,寺院、庵堂、佛

像、經典、出家人,代表的就是住持三寶,沒有它,佛法就會毀滅,所以這也很重要,應該尊重護持.住持三寶中的佛寶,佛

在世時是沒有問題的,佛不在世時,佛菩薩的形像就是佛寶,看到它就要想到佛,要禮拜,這不是迷信,它的用意是尊師重

道,如同我們過去的讀書人提到孔夫子,一定肅然起敬,見到孔子的牌位一定要拜,又例如中國人見到祖宗的牌位,一定要

拜,這是「返本報始」的道理,不忘自己的始祖.佛離開我們三千年了,對佛不忘,自然對我們現在的老師、父母,也會一

樣的敬愛與孝順,這些都是孝親尊師的根本.住持的法寶就是經典,佛不在世,住持三寶以法寶為主,佛教導弟子當他入滅

後,囑付後世弟子要依靠四依法;遵守四依法,就如同佛在世時沒有兩樣,不會走錯路,四依法中第一是「依法不依人」,

法是經,佛所說的絕對可靠.第二經典有很多的譯本,我們要「依義不依語」.第三佛教導我們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了義是真正能了生死、脫輪廻、真正斷煩惱、生智慧,才是了義經典,一切經典我們要去選擇,因為佛是隨機說法,經有

了義與不了義,佛經中有講做人的道理,有講升天的,小乘、大乘以及成佛的,佛勸大家要選最上乘的佛法,就是成佛者,

而了義當中之了義者是「無量壽經」,中國人公認的大乘了義經典有法華經、華嚴經等,而無量壽經是尤其難得,它是華

嚴法華的精華.其次是小乘經典,成阿羅漢果,大乘經典成就菩薩,大天的經典是來生得富貴或者升天,這些都有方法,佛

也都教給我們,但是我們應選擇最上乘,這就是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第四是「依智不依識」,這是佛法的修學態度,智是理

智,識是感情,不要感情用事,修學佛法要理智,不要動感情.以上是佛教給我們的四依法,遵守這四條就如同佛在世時沒

有兩樣,不會有偏差.住持三寶中,法寶非常重要,另外住持僧寶就是出家人.法是經典,經典需要人弘揚,所謂是「人能弘

道,非道弘人」,經典需要人講解,一定要研究,討論發揚光大,讓人人都能明瞭修學,佛陀的教育才能普及,因此住持三

寶,也是我們的依靠,但是真實的皈依是從住持三寶中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例如我們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見到經

典,就想到自性正,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淨.以上是三皈戒.「具足眾戒」的戒是戒律、生活規範,就是律法,它有棈

神與條文,會隨著時代而修正,因每一個時代生活方式不相同,所以有些條文在今日已不實用了,就如同法律也會因時代

不同而修正.經典中的戒律,是佛當年為印度人制定的生活規範,那是三千年前社佰的生活方式之下而制定的,我們今天

唸這個戒本是紀念的意思,並不完全適合用,祇有重要的戒條像不殺生,不邪淫等等可以採用,因此佛教傳到中國來,戒律

就修正了而稱為「清規」,所謂「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百丈大師立的「清規」,就是戒律的中國化、現代化.從百

丈禪師把戒律中國化之後,自古代到現在,每一個道場、寺院都有它共住的規約,每一家都不相同,目的在適合道場修行

的宗旨.近代佛教要傳到外國,戒律裡面有律儀,善法與攝眾三大類.善法、攝眾不在戒條內,這是講原則,所謂「諸惡莫

作,眾善奉行」.只要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事情,雖然戒條內沒有也要遵守與實行,攝受眾生如同剛剛所講的如何能讓外國

人也能明瞭喜愛學佛,戒律條文中沒有,也應該特別制定規約,就叫做攝眾生戒.三聚圓戒就是「律儀、善法、攝眾」;圓

是圓滿,佛法以戒為師,沒有戒,佛法就不存在;如同儒家,沒有禮,儒也沒有了.它代表行為的準則,所以必須不犯威儀,才

能真正守戒守法.因此受持三皈是佛法的入門,具足眾戒是修行的根本.
標籤:
瀏覽次數:52    人氣指數:2552    累積鼓勵:12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佛說十善業道經大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給我們一個讚!